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常德:壮丽70年 砥砺奋进跨越发展

常德发布 2021-09-2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历届常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奋力前行,推动常德从内陆封闭迈向全面开放,从湘北小城迈向双百城市,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贫穷落后迈向富饶美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硪歌声声,道不尽常德70年的隽永发展;沅澧汤汤,激荡着常德新时代奋进的跫音。

跨越发展七十年,经济实力节节攀升

上世纪70年代常德航拍图。

经过70年发展,常德从湘北小城迈向双百城市。

奔流不息的沅澧之水,见证着常德儿女勇立潮头的矫健身姿;碧波浩渺的柳叶湖,印证着沅澧人民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的常德人,把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化作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澎湃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强劲动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常德各行各业生产凋敝、百废待兴。伴随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脚步,勤劳智慧的常德人民不懈奋斗、锐意进取,经济发展不断向前,经济实力连攀台阶。1952年全市GDP仅为5.82亿元,到1965年全市GDP突破10亿大关,1978年达到23.4亿元,1992年达到100亿元,2008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7.1亿元,2018年达到3394.2亿元,跻身全省前三。全市人均GDP也从1952年的174元,连续跨越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门槛,迈入中上等收入水平,2018年人均GDP达到58160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常德财政收入增长步入“快车道”。195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3210万元,2012年跨越100亿台阶,2018年达到174.4亿元,相当于1952年的543倍,1952年-2018年均增长10%。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金融储蓄“囊中羞涩”。1952年城乡居民储蓄总额仅为175万元,人均不到0.5元。2018年全市住户存款达1981.6亿元,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存款3.4万元。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0.8亿元,是1952年1.06亿元的1189倍,是1978年的5.14亿元的245倍,1952年-2018年年均增长11.3%。

风雨兼程七十年,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1959年的常德棉纺厂。

德山千吨级码头投入使用,成为常德重要的河运交通枢纽和水路运输平台。

常德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农业产出水平不高,粮食产量无法满足温饱需求。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1949年国有工业企业仅有1家,私营小企业和作坊74家,工业总产值不到300万元。服务业更是门类少、基础差,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

70年来,常德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沅澧大地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喜人场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常德农业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08亿元,比1978年增长6.8倍。全市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一。粮食、生猪、林业等“百亿级”产业越来越多,常德香米、常德茶叶、常德茶油等一批“德”字号品牌越来越响,常德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适时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增投入、强后劲,牢牢把握住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一路走来,收获满满,硕果累累。2018年,全市产值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6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17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27家,过50亿元的有4家,过500亿企业1家。孕育出以芙蓉王、金健为代表的中国驰名商标39件。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0.74亿元增加到1760.8亿元,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人们追捧的生活方式,桃花源、柳叶湖、壶瓶山等景区成为旅游的热门景点。

筚路蓝缕七十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978年的下南门十字街心。

常德大力推进城市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大小河街频频亮相央视。

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城在常德会战中几乎成为一座废墟,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常德城区破败不堪、面积狭小。农村面貌落后、生产条件简陋,水旱灾害严重,当时常德最大的市情就是水情,最大的忧患就是水患。作为“荆楚要地”“川黔咽喉”的常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4条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公路,通车里程仅300余公里,种种落后的条件和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常德的发展。

然而,在一代代常德人民经年累月的磨砺和挥洒下不为人知的汗水后,在怀揣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追求下,常德城乡面貌已焕然一新,交通建设已形成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近年来,常德市围绕打造泛湘西北交通枢纽城市目标,着力打好交通跨越大会战,破解高铁、高速交通瓶颈,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从378公里增加到2.3万公里;桃花源机场经几轮扩建已升级为4D机场;黔张常铁路即将竣工通车,常益长高铁已正式开工建设,另有多条高铁列入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大力推进城市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壮大中心城市,一江两岸、一体三级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城区主干道形成“十纵十横”新骨架。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先后建成了“三馆三中心”、武陵阁步行城、穿紫河沿江风光带、柳叶湖环湖风光带等一批城市新亮点。2018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4.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9.8万人,基本实现“双百城市”目标。武陵区跻身全国百强,“北有安乡”的美誉仍在延续,汉寿一碟小菜领“鲜”变身网红,津市米粉享誉全国,石门精准发力实现脱贫摘帽,常德各区县(市)齐头并进,共同奏响城乡巨变的凯歌。

常德是桃花源里的城市,是一座有内涵、有文化、有英才、有故事、有魅力、有品位、有实力、有活力、有希望、有梦想的城市。她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等多块国字号、国际号城市名片。

砥砺奋进七十年,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上世纪60年代大高山街巷,社会事业刚刚起步。

70年来,常德人的生活追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家在沙滩公园度过欢乐时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历届常德市委、市政府承载着党的希冀与信念、责任与担当,砥砺奋进,积极作为,团结带领常德人民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高等教育还未起步,扫盲是最大任务。1949年中等学校只有3所,卫生机构仅20个,全部床位加起来仅266张,就业追求限于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养老更是无从谈起,七旬老人还在劳作比比皆是,居民收入微薄、糊口艰难。

但是,敢为天下先的常德人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奋发图强,现如今已成果辉煌。2018年,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高新技术企业206家,“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活动已成名片。全市授权专利达2258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54.8亿元。教育俨然成为常德这些年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市教育质量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多年来高考成绩在省内处于数一、数二位次。教育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读好书,都公平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针对农村办学条件较差的问题,全市启动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长期保持在100%。卫生健康水平提升,对比1949年,卫生机构增长259倍,病床数增长132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64年的58.3岁上升到2018年的76.9岁,提升了18.6岁。文化体育稳步发展。现拥有体育场地8698个,运动场59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240万人。

70年来,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从追求生存到追求发展、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小康,从穿暖到穿好,从吃饱到吃好,住房从过去的土坯房、筒子楼到现在的别墅洋房、高楼大厦。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已达到311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5095元,分别是1952年的218倍和191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9.9平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9.7平米。

回首70年,一代代常德人民用勤劳和汗水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奋斗赞歌。70年,洗尽铅华;70年,共襄盛举。70年,常德人民是她凤凰涅槃的见证者;70年,常德人民是她繁荣昌盛的创造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迈进新时代,常德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常德,正向着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作者:张军 黄刚 郑江晖)

(来源:红网

(一审:宋博雅  二审:李来瑜  终审:周高)

猜你还想看:

决胜沅澧奔小康!湖南日报推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常德实践

常德市委巡回指导组第一次工作调度会召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